一起“洗眼睛,涨知识,看稀奇”,打开公众考古“新画风”。挥铲,开挖,解谜题;记录,行走,探过往。未来3个月,由彭万、黄昆明、程永静、牛月明组成的里皋遗址考古队,主要工作是清理表土层和近现代地层,他们将与遗迹为伴,通过清理、勘探、发掘,丰富清水江流域,商周时期的考古资料。详细
    在考古发掘过程中,考古队员最害怕和担心什么?在铜仁江口并寨遗址,考古队员们就遇到这样的事儿。江口并寨遗址,考古发掘面积700百平米左右。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磊、韩继泽、李钟琴组成的抢救性发掘考古队,从2021年2月下旬开始,在考古工地的首要任务就是,探明遗址范围内文化层分布情况,摸清遗址的性质和内涵。详细
    贵州铜仁,方田坝遗址。这个由7人组成的考古队,负责贵州锦江流域难得的一处面积较大、遗迹、遗物较为丰富的先秦文化遗址。同时,这也是贵州正在发掘的考古工地中,“小姐姐”最多的考古队。考古发掘,常被考古人戏称为“挖土”,这是考古学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方式。来自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,研二学生张慧萍...详细
    在遗址“坐班”,好“摸鱼”吗?在打开本期vlog前,你或许和记者有着同样的疑问。枯燥,是田野考古的底色;繁琐,重复,则是考古发掘的日常。在考古工地,“挖到什么”并不是最重要的,挖的过程,论证的过程才更为重要。详细
    一年365天,有300天是在野外。这是活跃在田野考古一线考古人的常态。为配合“一带双核”铜仁至梵净山建设工程项目建设,自2019年起,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队对锦江流域(铜仁至江口段)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探和调查。经初步考古发掘,研究确定遗存的主体年代应在商周时期,不排除个别遗存或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、或晚...详细
    “看纹饰,看陶质陶色,合并同类项,拼对粘接……”“细节不对,重新再来,莫慌……”这一段习惯与挫败感作战的“内心戏”,便是一名文物修复技师的“自我修养”。有发掘,便有修复。大量的文物在考古发掘出土之后,考古工作者还将对其进行保护、整理、修复,解析文物背后蕴藏的历史信息。详细
    在这个“想怎么拍就怎么拍”的时代,可以拍照的文物,为什么还要绘图?本期贵州考古vlog,贵州铜仁方田坝遗址考古队队员、考古绘图师韩继泽,将回答这个问题。考古绘图,准确记录和说明考古发掘材料及文物资料,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。分为田野考古绘图和考古器物绘图。详细
 
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
网站简介 | 广告刊例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
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(ICP):黔B2-20010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 5212006001
营业执照:520115000201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408241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黔)字001号  
百度